“.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工作是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徐州市编办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1234(一个目标、两个制度、三个保障、四个创新)的工作思路,紧盯目标、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域名注册全覆盖目标任务。截至9月底,全市共注册域名4740个,域名注册率超100%,注册单位覆盖率100%,位列全省第一。
一、紧盯一个目标,明确工作方向
为完成“域名注册率100%”工作目标,按照办领导提出的“超前2个月完成考核任务”的工作目标,徐州市县(市)区两级编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了推进和加强域名注册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专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并积极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党委及政府支持。市编办电子政务中心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承办处室,紧紧盯住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多措并举快速推动。
二、制定两个制度,强化工作力度
县(市)区能否完成域名注册全覆盖目标任务是全市完成域名注册工作的关键。市编办抓住工作关键点,建立了县(市)区域名注册定期报告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工作的通知》,每个月对县(市)区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书面通报,对已完成注册域名任务的县(市)区进行表扬,对进度缓慢的县(市)区进行督促,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采取以上措施后,仅8月份全市域名注册数就增加了1159个,定期报告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成效显著。
三、做好三个保障,确保目标达成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为域名注册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徐州市编办在全省市级机构编制部门率先成立了“徐州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专项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县(市)区编办也陆续成立了相应机构,为域名注册工作奠定了机构和人才基础。二是争取财政支持,为域名注册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在编制部门的反复努力下,市直及所有县(市)区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统一支付,为域名注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财政资金支持。三是明确工作职责,为域名注册工作提供机制保障。各县(市)区编办都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作为域名注册工作主要责任人,明确一名熟悉计算机业务的同志作为直接责任人,专门从事域名注册工作。
四、创新四种手段,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日常工作管控力度。徐州市编办创新利用成熟的商业协同办公软件—今目标互联网工作平台,搭建了徐州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云办公平台,将市县(市)区两级负责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同志纳入日常管理,要求每周利用云平台更新报送工作进度。市编办对各县(市)区更新的工作状态及时点评,重点关注域名注册率偏低的县(市)区,督促其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对县(市)区工作情况的实时掌握和及时督查。二是创新结果运用,推进未注册单位履职评估。市编办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创新要求各县(市)区自2015年9月起,每月要将未注册域名的机构设立依据、职责履职情况以及未注册的原因,统计汇总并报市编办。市编办对相关机构的履职情况进行随机实地抽查,对因是空壳单位或者职责萎缩导致无法注册的机构,根据本轮机构有关改革精神,作为提出相关机构撤并整合意见的依据,以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的资源效用。三是创新服务理念,为域名注册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域名注册过程中,充分实施好“两代一统”业务模式,即由编制部门代收费、代开发票,并统一审核上传注册,为域名注册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四是创新域名使用方式,将域名管理纳入机构编制常规业务体系管理。机构编制部门在批复设立机构时,将其实体名称与网络名称一并批复下达。并将是否注册使用规范的政务和公益域名,作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办理机构编制调整、编制职数使用、事业单位法人年报等事项的审查条件。同时还以市政府办的名义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发送文件、公布信息或对外宣传涉及到本单位网站域名时,必须体现“.政务”、“.公益”专用域名。